上回说到追杀吕布的董卓被人给撞倒了,这人真是李儒。看来李儒的体格也不小啊。
李儒见撞倒董卓,忙向他道歉请罪。原来李儒听说董卓要杀吕布,急着过来劝解。
董卓怒气难消,李儒继续劝董卓说:“昔日楚庄王绝缨之会,不追究调戏爱姬的蒋雄,后来楚庄王被秦兵所困,蒋雄拼死相救。如今貂蝉不过是个女子,吕布是太师的心腹猛将。太师如果趁此机会,将貂蝉赐给吕布,吕布感恩戴德,一定会以死报太师。太师一定要三思啊。”
董卓觉得李儒言之有理,气也消了。李儒拜谢离开。
看来董卓还是有些理智的,江山还是比美人重要。李儒也是个名副其实的智囊,一下子就把貂蝉点的火快浇灭了。
“绝缨”是个典故,春秋时楚庄王平息叛乱,班师在宫内举行盛大的庆功宴。庄王与群臣尽情畅饮,到了天黑,仍未尽兴。于是点蜡烛继续狂欢。庄王喝得高兴,要美人许姬给大家敬酒,这时一阵大风将蜡烛全吹灭了,有人趁机调戏许姬,许姬将那人的帽缨扯断,请求楚庄王惩治他。楚庄王听后,要大家把自己的帽缨都摘下来,然后才命令点燃蜡烛。
席后,许姬埋怨庄王,庄王说,大家高兴,酒后失礼,人之常情。如果为这是诛杀功臣,会令将士寒心,就没人愿意为国出力了。
后来,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郑国,被郑国的伏兵围困,楚军唐狡单人匹马冲入重围,救出了楚庄王。原来唐狡就是那个调戏许姬的人,感谢庄王不杀之恩,以死相报。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来表示宽宏大量。
董卓进入后堂,问貂蝉:“你为什么与吕布私通?”
貂蝉哭着说:“我在后园看花,吕布突然来了,仗着自己是太师之子来调戏我,一直追我到凤仪亭。我见他居心不良,又无可奈何,想投荷花池自尽,却被这厮一把抱住。正在这时,您就来了,救下了我。”
董卓说:“我将你赐给吕布,怎么样?”
貂蝉大惊,哭着说:“我都已经委身于你,现在忽然要将我赐给家奴,我宁死不受这等侮辱!”说着就拿墙上的宝剑要自尽。
董卓慌忙夺剑,抱住貂蝉说:“我是开玩笑的。”
貂蝉倒在董卓怀里,掩面大哭说:“这肯定是李儒的奸计。李儒与吕布交情很厚,设此毒计,一点也不顾及太师的颜面和我的性命。我要生吃他的肉。”
董卓说:“我怎么会忍心舍弃你呢?”
貂蝉说:“虽蒙太师怜爱,但此地不宜久住,否则肯定会被吕布祸害。”
董卓说:“我明天就带你去郿坞,同受快乐,别再怀疑了。”貂蝉才擦干眼泪向董卓拜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貂蝉再次将将要熄灭的火吹旺。一哭二闹三上吊,貂蝉全都用上了,效果也非常好。貂蝉把董卓和李儒拉开距离,让李儒没了进言的机会,要董卓彻底按自己的剧本走。
第二天,李儒去见董卓说:“今天就是良辰吉日,可以将貂蝉送给吕布。”
董卓说:“吕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方便赐给他。我不追究他的罪过,你替我去安慰一下他。”
李儒说:“太师不能被女人迷惑啊!”
董卓很不高兴,怒道:“你愿意将你的妻子送给吕布吗?貂蝉之事,不要再说了,再说斩了你。”
李儒出来,仰天长叹:“我们都要死在这个女人手里啊。”
在李儒眼里,貂蝉就是红颜祸水啊。自己苦劝半天,也不及妇人的枕边风。身边要是有个貂蝉这样的美人,真的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到时候只能用“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来安慰自己了。
电视剧中经常都有这样的坏女二号害人,让我恨得咬牙切齿,干脆关电视,弃剧了。最近也看了几集《锦绣南歌》,女二号坏透了,我早已经弃剧不看了。幸亏貂蝉是自己人。
连环计的种子已经埋好了,就等着开花结果了。
董卓当天就带貂蝉回郿坞,吕布在人群中遥望,只见貂蝉在车上掩面做痛哭之状。这是在继续挑拨。
吕布望着貂蝉的车远去,痛恨不已。忽然听到后面一个声音:“温侯怎么不跟随太师一起去,在这遥望叹息啥呢?”吕布回头一看,原来是司徒王允。这个老狐狸要来火上浇油了。
王允说:“老夫最近病了,闭门不出,一直没与将军见面。今天太师回郿坞,我只能带病前来相送,很高兴遇到将军。将军为何在此叹气呢?”
吕布说:“还不是为了你女儿。”
王允假装惊讶说:“这么多天了,还没给将军吗?”
吕布说:“被老贼给霸占了。”
王允假装大惊:“怎么可能呢。”
吕布将前事告之王允。
王允仰面跌足,半天不说话。过了很久说:“没想到太师竟做如此禽兽不如的事情。走,去我家,咱们好好商议一下。”吕布跟随到了王允家。
连环计设计得好,还需要演员精湛的表演,诱人入套。王允和貂蝉,称之为影帝与影后,当之无愧。
王允将吕布请入密室,设酒席款待。
王允说:“太师奸淫我女,夺将军之妻。天下人都会笑咱们。但我是老迈无能之辈,已经无所谓了。但将军是盖世英雄,怎么能受如此大辱。”
吕布怒气冲天,拍桌子大叫:“我一定要杀掉这个老贼,来洗去我的耻辱。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怎能久居人下。”
王允说:“以将军之才,绝不是董太师能限制的。”
吕布说:“我想杀掉这个老贼,奈何有父子之情,怕被后人非议。”
王允笑着说:“将军姓吕,太师姓董。太师用戟扔你时,哪有父子之情啊?”
吕布愤然说:“不是司徒的话,我几乎误了自己。”
王允见吕布已经下了决心,开始趁热打铁,坚定吕布的决心。
王允说:“将军如果匡扶汉室,就是忠臣,一定会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如果将军帮助董卓,就是反贼,载入史册,遗臭万年。”
吕布离开席位下拜说:“吕布已经下定决心,司徒不用怀疑。”
吕布当即与王允歃血为盟,兴奋地离开。
在王允的忽悠下,吕布算是弃暗投明,与王允达成同盟。
董卓应该是演义中最坏,最残暴的人,早就该死了。终于要领盒饭了,我早就期待这一回了。
连环计已经开始取得效果,算是开花了。剩下的就等着结果。
王允请吕布的同乡李肃去郿坞请董卓议事,让吕布带兵在朝门埋伏,等着杀董卓。
李肃就是之前劝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的那个家伙。董卓一直没给他升官,早就不爽了。吕布找他,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李肃带十几个人去郿坞。以天子名义给董卓传诏,说天子要禅位给董卓,王允把受禅台都建好了。
董卓喜出望外,哪有功夫怀疑。当即命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准备回京。
董卓向他九十多岁母亲告辞。董母说:“我最近胆颤心惊,有不好的感觉。”
董卓这时哪里还听得进去,说:“您即将成为国母了,当然会有预报。”
董卓出发前对貂蝉说:“我当了天子,就立你为贵妃。”貂蝉听了这话,已经知道大事将成,假做高兴向董卓拜谢。
董卓一路上,马车折了轮子,只能骑马,马又掣断辔头。
董卓问李肃:“车折轮,马断辔,这是什么征兆?”
李肃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时太师受禅,将要乘玉辇金鞍之兆。”董卓深信不疑。
接着董卓又遇到狂风骤起,昏雾蔽天。李肃解释说主公登龙位,当然得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董卓毫无怀疑,好不容易到了长安城外,百官相迎。
恰好李儒生病了,不能出迎。董卓回到相府,吕布向董卓祝贺,董卓承诺登位后以吕布总督天下兵马。吕布假意拜谢。
第二天董卓入朝,忽然遇到一个道士,手拿长竿,上面系着一丈长的布,两头各写一个“口”字。董卓问李肃:“这道人什么意思?”李肃说:“他就是个神经病。”李肃叫将士将道士赶了出去。
李儒病得不是时候,真的是趁你病,要你命。搞不好李儒这病本就是吕布动的手脚。董卓得势,吝啬赏赐,就出现了李肃的反叛。老板在责怪手下不忠时,是不是应该想一下草是否喂够了?喊口号,画饼都是没用的,大家都是要吃饭的。
这一段真是有些多余,我太不喜欢了。董卓,一个禽兽,要死了,怎么就整出这么多异象呢?搞得好像董卓是天命所归,老天在此不断地提示董卓不要赴死。看得我真着急!
古人就是这么麻烦,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是牛人,在死之前都要整出一大堆异象。如果没死,那是得到老天的怜悯。如果死了,就是命数如此,连老天都救不了,董卓就是这样的命数。
董卓继续入朝,群臣在两道迎接。李肃手拿宝剑跟随前行。到了北掖门,董卓兵马被挡在门外,只有御车能进。董卓遥见王允等拿着宝剑立在殿门,吃惊地问李肃:“他们拿剑是什么意思?”
李肃也不搭理他,直接推车进去。王允召出两百多人,围攻董卓。董卓穿着金丝宝甲,刀枪不入,只伤了手臂,掉下车来。
董卓大叫:“吾儿奉先何在?”
吕布从车后出来,一戟刺入董卓咽喉,李肃直接割下董卓人头。
吕布左手持戟,右手从怀中拿出诏书,大叫:“我奉诏讨伐贼臣董卓,其他人都无罪。”众人大呼万岁。
吕布又派人去捉拿李儒,李儒已经被家奴绑来,王允命人将李儒绑到街市上斩了,又将董卓尸首扔在街上。董卓肥胖,看尸首的军士将火放在董卓肚脐上点灯,膏流满地。路过的百姓,都砸董卓的头,用脚踩董卓的尸体。
王允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至郿坞抄没董卓家产,人口。
吕布为了赤兔马,杀掉前一个义父丁原。现在为了貂蝉,再杀一个义父董卓。义父对他而言,确实只是个称呼,进阶之道而已。只要稍加诱惑,吕布就会翻脸不认人。
董卓坏事干得太多,即使死后被点天灯,也没人同情他。李儒也跟着倒霉。演义前段的东汉背景实在是太黑暗了,董卓遭诛,终于大快人心一回。读完这回,我也心情大好。
历史上吕布得罪董卓,董卓以刀戟扔吕布。吕布眼疾手快,才得以幸免。吕布向董卓道歉,董卓就原谅了他,也没放在心上。董卓心胸还算不错了,但是吕布怀恨在心,又与董卓婢女私通,心里不安。王允趁机拉吕布为同谋,共诛董卓。
历史故事跟演义也差不多,只是罗贯中将婢女进行加工,塑造了貂蝉,编出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故事,真的是非常的巧妙。或许真有这样的故事,只是史书没记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