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指的是《三国演义》。
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介绍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精当地概括了《三国演义》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文不甚深”指的是语言的通俗化,“言不甚俗”指的是语言的文学性。这两者结合,便使作品的语言,既有文言文那样的简略精炼,又比较生动浅近,雅俗共赏。这是《三国演义》吸取了我国古代文言文的精华,尤其是史传文学的语言成就,加以适当通俗化取得的成就。
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出处。
1.“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出: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明代蒋大器给三国志通俗演义作序时,对三国演义语言风格的准确而形象的概括。序言:“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意思是说:罗贯中用心去增删所有史事,最后为它取个书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不是很深奥,用语也不俗气,每件事都能记述相应的史实,整本书也几乎接近于全史了。
三、《三国演义》介绍
1.《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
2.创作背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3.艺术特色:罗贯中将来自雅、俗两个不同层面的文化融为一体,并按自己的主体认识、价值观念和艺术好恶加以扭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光,又沉淀着广大、深沉的民间思想。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