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后破汝南黄巾军得知兄长刘备在袁绍处,回到许都立即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辞。曹操知道他想投刘备,就在大门上悬挂了回避的牌子,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见不到曹操。张辽也推托有病不接见。关羽知道他们的用意,实在诶办法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后把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带着以前的部将,护送着两位嫂夫人,去投奔刘备。
关羽的抉择:刘备书信:“备与足下,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君必欲取功名、图富贵,愿献备首级以成全功。书不尽言,死待来命”。这封书信颇有逼迫之意,首先让关羽不要忘结义之情,又说用自己脑袋换取关羽荣华富贵,以死相逼,让关羽抉择。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也怕去了会被袁绍加害,关公曰:“既兄在袁绍处,吾必星夜而往。但恨吾斩绍二将,恐今事变矣。”再说曹操虽然对关羽很好,但是曹操集团基本上是名门望族要不就是曹操的亲戚,很多看不惯曹操对关羽得好羡慕嫉妒恨和关羽还是格格不入的,最终会不欢而散。关羽在曹营“斩颜良诛文丑”的时候,张辽、徐晃等人“众皆敬重”,文中用的是“敬重”,并没有体现出“服气”的任何意味。由此即可得知,如若关羽当初没有“挂印封金”的决绝,他身在曹营的日子也未必会有多舒坦。曹操的对他的爱有多深,其他名将对他就有多厌恶,只是碍于曹操不说出来而已。不就有个不长眼的蔡阳跳出来死在关公刀下。关羽想辞别曹操张辽避而不见,”吾来时明白,
去时不可不明白”,曹操确实待关羽天恩地后,不明不白地走也不合适,被逼无奈最终选择离开,写信也不算是失礼: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关羽后来也没有食言,华容道放了曹操一马,也算报答了今日之恩。当初关于投降: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其实是借口,汉代基本默认罪不及家人,刘备多次丢弃家眷都受到伤害说明了这一点。关云长之所以被后人敬仰千古,是因为他经受住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考验。在官位和金钱面前,大多数所谓的英雄足以为之折腰,在抉择上关羽选择了义。那匹赤兔马了,名将爱宝马,仿佛美人爱脂粉,相依相存,不可割舍。汉寿亭侯关羽也是很认可的。综上所述,即使关羽愿意终生跟随报效曹操,外部的舆论,曹魏阵营的无奈,所以挂印封金势所必然。
袁绍的见利忘义: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连杀袁绍两员大将,袁绍对刘备关羽一定是恨之入骨,但是听说刘备能叫关羽来降,毕竟关羽武力比很多人大得多,但是也不能大喜曰:“吾得云长,胜颜良、文丑十倍也。”对比曹操祭奠典韦的做法,袁绍真的是见利忘义,忘记了颜良文丑为其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很多将士寒心。
曹操对这事的作为:面对自己好不容易招降的,苦心笼络小宴三日,大宴五日,送绫锦送金银,送美女,送赤兔,送异锦战袍的关羽,放虎归山的后果,关羽留书不辞而别,当时曹操的心情可以想象。然而曹操是怎样做的呢?说:云长去矣,“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后日记念”。曹操有识有才:面对重情重义而能力超群的关羽,曹操是由衷赞叹与佩服的,在他眼里关羽是真正的英雄,英雄惺惺相惜。曹操爱才:在关羽陷入绝境时,曹操属下张辽前去劝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曹操答应了,赠以赤兔马。曹操重才:关羽斩了颜良诛文丑,曹操立即表奏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曹操惜才:曹操千方百计地挽留关羽不成,任凭下属怎么样劝其杀之、擒之,曹操坚决遵守诺言,决意放走关羽,送路费送战袍。曹操的这种识才、惜才、爱才、重才,并恪守诚信的做法,是极其具有高远的眼光,因此曹操在赤壁之战败走华容道,才被重情重义的关羽网开一面,放了一马。
从其他方面也能看出曹操的作为:讨张绣痛失一子一侄一大将,如些深仇大恨,后来张绣真心归顺。袁绍战败后,陈琳被俘,曹操对这篇火力凶猛的檄文还耿耿于怀,便问陈琳:“你骂我就骂我吧,为何要牵累我的祖宗三代呢?”陈琳的回答言简意赅:“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曹操听了呵呵一笑,不再计较。曹操在这件事上考虑的是长远的,没有过分为难关羽,为自己在华容道留了一条后路,也送了个人情给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