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徐晃坚持过汉水,要效仿韩信背水一战,王平苦劝不听。
黄忠和赵云主动请求,各自带本部兵马去迎战曹军,刘备答应了,二人率兵出发。
黄忠对赵云说:“徐晃恃勇而来,先不跟他打。等日暮,曹军疲倦时,咱们再分两路夹击。”
于是黄忠与赵云各自率军坚守寨栅,无论徐晃在寨外从辰时(7点到9点)一直挑战到申时(15点到17点),但无论如何辱骂,蜀军都按兵不动。徐晃下令弓弩手向蜀营射箭。
黄忠对赵云说:“徐晃令弓弩手射箭,一定是要退兵了。咱们可乘势出击。”话还没说完,就已经得到报告说曹军后队果然在退。
于是蜀营鼓声大震,黄忠率兵从左杀出,赵云率兵从右杀出,两边夹攻,徐晃大败。
曹军被逼入汉水,死伤无数。徐晃死战才走脱。
徐晃回营责怪王平说:“你看见我军溃败,为什么不出兵救援?”
王平说:“我要是去救,这个寨子都保不住了。我早就劝您别去,您不肯听,才导致大败。”徐晃大怒,要杀王平。
王平当夜率本部人马在营中放火,曹军大乱,徐晃弃营而走。王平渡过汉水去投降赵云。
这一段故事应该是杜撰的。历史上的徐晃,五子良将之一,是个有勇有谋的将军,不会像演义中这么无脑。徐晃在汉中之战中也立有大功。
公元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与夏侯渊、张郃、徐晃在阳平关僵持。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十余营袭击马鸣阁,企图切断曹军后路,但是被徐晃击败,死伤很多。曹操听说后非常高兴,假徐晃节,并称赞徐晃说:“这条阁道是汉中的险要咽喉之地,刘备想断绝我军内外联系来夺取汉中。将军一举粉碎贼人奸计,真是牛人中的牛人。”
历史上的王平也是在汉中之战时期投降了刘备。至于其中细节,没有更多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
赵云带王平去见刘备,王平详细向刘备描述汉水附近的地理环境。
刘备大喜说:“孤得到王子均,得到汉中就毫无疑问了。”于是任命王平为偏将军,领向导使。
徐晃逃回去见曹操说:“王平反叛,去投降刘备了!”曹操大怒,亲率大军前来夺取汉水寨栅。
赵云担心孤军难敌,于是退回汉水西岸。
两军隔着汉水对峙,刘备与诸葛亮前来考察地势。
诸葛亮见汉水上游一带是土山,可以埋伏一千多人,于是回到营中,吩咐赵云说:“你带五百人,全都带上战鼓和号角,埋伏在土山之下。到了半夜或者黄昏,只要听到我营中炮响,你就擂鼓,但是不要出战。”赵云领计而去。诸葛亮却躲在高山上偷窥。
第二天,曹军到蜀寨挑战,蜀营闭门不战,曹军只能退回。
当天深夜,诸葛亮见曹营灯火熄灭,士兵安歇,于是下令放号炮。赵云听到炮响,下令擂鼓吹号。
曹军惊慌,以为蜀军劫营。等到出营,却不见一人,这才回营准备休息。
没多久,号炮又响,鼓角又鸣,呐喊声震地,曹军彻夜不安。
一连三夜如此,曹操胆怯,退兵三十里,在空旷地扎营。
诸葛亮笑着说:“曹操虽然熟知兵法,却不知道诡计。”于是请刘备渡过汉水,背水扎营。
刘备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说:“可以这样......”
曹操见刘备背水下寨,心中疑惑,派人来下战书。诸葛亮回复第二天决战。
第二天,两军在五界山前对阵。曹操立马门旗之下。
三鼓过后,曹操叫刘备出来答话。刘备带刘封、孟达及川中诸将出阵。
曹操扬鞭大骂:“刘备忘恩负义,背叛朝廷之贼!”
刘备说:“我是大汉宗亲,奉诏讨贼!你弑杀皇后,自立为王,僭越使用天子銮舆,这不是反贼是什么?”
曹操大怒,命徐晃出战,刘封迎战,刘备退入阵中。刘封不是徐晃的对手,拨马退走。
曹操下令:“谁抓住刘备,便是西川之主。”曹军大喊着杀往蜀军阵中。
蜀兵放弃营寨,向汉水逃去,一路上扔满马匹武器,曹军都争着去抢,曹操连忙下令鸣金收兵。
众将说:“我们正要去捉刘备,大王为什么要收兵?”
曹操说:“蜀兵背靠汉水安营扎寨,这是第一个疑点,蜀军大量丢弃马匹兵器,这是第二个疑点。赶紧退兵,别拿衣物。”
曹操又下令说:“敢随便捡物品的,立即斩首。火速退兵。”
曹军刚刚回头,诸葛亮举起号旗,刘备率中军杀出,黄忠从左边杀来,赵云从右边杀来。曹军大败而逃,诸葛亮连夜追杀。
曹操传令回南郑,却发现南郑已丢,大惊失色,忙退往阳平关。刘备率兵一直追到南郑褒州。
原来严颜去阆中替换张飞、魏延,张飞、魏延直接率兵打下了南郑。
刘备进入南郑,安抚完百姓后,问诸葛亮说:“曹操这次来,为什么败得这么快?”
诸葛亮说:“曹操为人多疑,虽然很会用兵,但多疑就容易失败。我是用疑兵胜了他。”
刘备说:“现在曹操退守阳平关,势单力孤,先生有什么计策击退他?”
诸葛亮说:“我已经谋划好了。”
诸葛亮派张飞、魏延兵分两路,去截曹操粮道,令黄忠、赵云兵分两路去放火烧山。
张飞直接把汉中治所南郑给打下了,我有点不理解。
南郑是汉中治所,阳平关在益州和汉中之间,曹操汉中都没了,再守阳平关还有意义吗?刘备还可以从汉中与益州两个方向夹攻阳平关。曹操平张鲁时,便是从陈仓道出散关,打阳平关,然后平定了汉中。
曹操退守阳平关,探子来报:“现在蜀兵将附近小路全都堵死了,砍柴的地方,也全都放火烧绝。不知道蜀兵现在何处。”
曹操正疑惑间,又报张飞、魏延分兵劫粮草。
曹操问:“谁敢战张飞?”
许褚说:“我愿意去!”
曹操令许褚带一千精兵,去阳平关路上接应粮草。
解粮官见到许褚,高兴地说:“如果不是将军到此,粮草就到不了阳平啊!”于是将车上的酒肉拿出,招待许褚。
许褚痛饮一番,喝得大醉,乘着酒兴,催粮车出发。
解粮官说:“天色已晚,前面就是褒州,山势险要,不能过去。”
许褚说:“我有万夫不敌之勇,会怕他人?今晚乘着月色,正好带粮车赶路。”
许褚当先,横刀纵马,带军前进。二更过后,来到褒州路上。走到半路,忽然山凹里鼓角震天,一支兵马挡住去路。为首一将,正是张飞。
张飞挺矛纵马,直取许褚。许褚舞刀来迎,却因为醉酒,不是张飞的对手。战了几个回合,许褚便被张飞一矛刺中肩膀,翻身落马。
曹军急忙将许褚救起逃走,张飞夺了粮草车辆便回去了。
张飞战许褚,也是虚构内容。因为汉中之战的结果,导致曹操手下徐晃、许褚这样的猛将都要掉链子。
曹军护着许褚,回去见曹操。曹操令医官给许褚治伤,并亲自带兵来与蜀兵决战。
刘备率军出迎,两军对阵。刘备令刘封出马。
曹操大骂说:“卖鞋的瘪犊子,老派养子拒敌。我如果叫黄须儿来,把你的养子砍为肉泥!”
(黄须儿是曹彰的绰号。历史上有这么一出。曹操之后真的调儿子曹彰来汉中支援,只是曹彰赶到长安时,曹操已经退出了汉中。)
刘封大怒,挺枪跃马,直取曹操。曹操令徐晃出迎,刘封诈败而走。
曹操率兵追赶,蜀兵营中炮响,鼓角齐鸣。曹操担心有伏兵,急令退兵。曹军自相践踏,死者极多。曹操一口气奔回阳平关,才歇了口气。
蜀兵追到城下,东门放火,西门呐喊,南门放火,北门擂鼓。
曹操惊恐,弃关而走。蜀兵从后追击。曹操正逃跑间,前面被张飞截住去路,后面有赵云追杀,黄忠也从褒州杀来。曹操大败。
从演义看,刘备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取得完胜,打得曹操丢盔弃甲。诸葛亮利用的就是曹操用兵多疑的性格,一次次击败曹操。
背水一战,指在绝境中,为求生路,决一死战。韩信攻赵,背水一战的故事非常有名。
楚汉争霸期间,韩信与张耳带几万人马攻赵。赵王歇亲自率二十万大军驻守井陉。
广武君李左车认为韩信一路取胜,锐不可当。但是打仗,最重要的是确保士兵吃饱肚子。井陉口地形狭窄,运粮不方便。韩信行军数百里,粮草一定跟不上。并建议成安君陈馀给他三万奇兵,由他从小路去截断汉军粮草。陈馀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防守。从而让汉军进退无路,不战而败。
但是陈馀自恃正义之师,又仗着自己兵力是韩信的十倍,不屑用奇谋诡计,否定了李车左的建议。
韩信得知后,非常高兴,大胆地部署起来。
韩信半夜挑选两千轻骑兵,每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到山坡上埋伏起来。要求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后,便快速占据赵军营地,拔掉赵军旗帜,插上红旗。
韩信又派一万人背靠河水,摆出没有退路的阵势。天刚亮时,韩信便率军进攻赵军,赵军出营迎战。两军大战,韩信佯装败退,一路上丢盔弃甲,扔下旗帜,退回河边阵中。赵军果然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汉军没有退路,回头与赵军决战。
韩信提前埋伏的轻骑兵也趁机杀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汉军红旗。
赵军人数虽多,但争着抢战利品,非常混乱,与汉军久战不胜。又发现营垒被汉军占领,军心大乱,溃败而逃。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斩杀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以背水一战,激发将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同时又以上屋抽梯之计,派奇兵断了赵军后路,取得大胜。这一战也成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
演义中徐晃也想效仿韩信,但是他只用了背水,没有与其他计谋相结合,导致大败。
诸葛亮与曹操的交锋也是围绕背水一战为核心。诸葛亮与曹操都知道韩信背水一战的厉害。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利用背水一战的玩法吓唬曹操,从而取胜。故事虽然是假的,但是很符合人性,是灵活用兵的典范,很值得借鉴。
历史上诸葛亮一直在成都搞后勤,为前线足食足兵,所以不可能在汉中与曹操斗智。
汉中之战也远没有演义中写的这么精彩,更没有刘备的完胜。刘备取汉中,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好不容易斩夏侯渊,占据了地利。曹操来汉中后,刘备据险而守,与曹操僵持。这时候双方拼的就是后勤补给。放在武侠小说里,那就是拼内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