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女性形象探析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147026.html

三国戏女性形象的政治身份具有二重性,一是女性人物历史形象的政治身份,二是剧作家在作品赋予她们的政治身份,而这种政治身份的本质是一种政治献祭。三国戏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其中以甄氏、蔡文姬和伏皇后这三个人物为代表。

在具体的作品中这些人物往往代表的是剧作家个人的政治立场,也因此弱化了人物个性的塑造。

01三国戏形象的寓意

第一,蔡文姬形象

与其他三国戏女性形象相比,蔡文姬的人物轨迹略有不同,蔡文姬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人物,她生逢乱世,一生离乱飘零,但她又具有非凡的才能,能诗文,善书法,精音律。

她的身世引发了文人的同情,这种同情中往往包括了后世文人对趋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的关照,对乱世红颜的怜悯,对时政的隐射等等。

在戏曲作品中蔡文姬是忠贞爱国观念的载体,历代作品中都不断地强化蔡文姬身上的“忠贞”,但在人物形象高贵的精神品质背后。

其实蕴藏着强烈的政治暗流,在涉及蔡文姬的故事中,蔡文姬的“归”和“不归”实际上两国关系的关键一环——蔡文姬归国则两国能够和平相处。

蔡文姬不归则曹操想要攻打匈奴便师出有名——于是人物形象的政治寓意主要表现为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和两国政治关系的平衡。

古代文人借由蔡文姬抒发的是“爱国”和“忠贞”为主的思想感情,蔡文姬这个人物本身则是文人心中的“理想型”。

蔡文姬在南匈奴飘零多年,并且与左贤王生下子女,但是当曹操派人提出以重金赎回蔡文姬的时候,她十分艰难地抛下一双儿女和多年来对她照顾有加的左贤王,一心回到故国。

这是文人借由蔡文姬讴歌的主要精神品质。所以在戏曲创作中,蔡文姬这一人物最大的矛盾就是她在“国”和“家”之间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和做出选择的过程,因历史上蔡文姬最后是选择离开匈奴回到故土。

但是她的一双儿女都留在了匈奴且左贤王不让她把孩子带走,这就让人物产生了巨大的心理矛盾,把家国情和骨肉情放在同一维度上让人物进行选择。

第二,伏后形象

伏后作为汉献帝的皇后在戏曲作品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因为人物作为皇后的政治身份,其政治寓意也比较明显。

在一些作品中,伏后是汉室正统的象征,是剧中反曹人士的精神符号,而在另一些作品中。

伏后的形象则被赋予了“转世轮回”的非现实的宿命色彩,剧作家借此想要传达的是更为强烈的“因果报应”的核心思想。

无论是现实的“宿命”还是超自然的“宿命”,在这些作品中伏后的形象往往不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而存在,而是单纯地作为“皇后”这一政治身份而存在。

也就是说伏后只需要“皇后”的身份就可以推动故事情节,不需要有人物的性格特点,她就只是一种政治符号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物。

这也是伏后形象政治寓意的本质。三国戏女性角色的政治色彩不止表现在各个作品的人物行动线中,在作品的思想内核里,剧作家也给予她们一定的政治寓意和象征性。

于是,这些女性形象由个体的艺术形象被抬升成为代表某种政治势力或政治血统的意象,而剧作家往往将女性形象的语言和行动与自身的政治倾向等同。

没有对女性形象进行进一步的刻画和塑造,甚至如戏曲作品中伏后形象一样,变成了单纯的政治符号,以此来表达剧作家的政治立场,疏解其个人的政治情感。

02三国女性形象与“尊刘贬曹”的观念

第一,“尊刘”思想与三国女性形象

“尊刘”的具体表现不仅仅是在文艺作品中对刘备的形象进行突出的塑造,而是对刘备政权正统性的进行不断的深化。

所以戏曲作品除了对刘备的政治身份进行强调之外,其实更注重对于刘备集团的其他人物,如关羽、诸葛亮以及赵云戏曲形象的强化甚至是神话。

而女性形象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陪衬的作用。戏曲中对刘备集团的女性成员有直接描写的作品不多。

有的作品也是让女性人物作为配角出场,比如刘备的甘夫人在元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中只是短暂出场。

传统京剧《长坂坡》中有糜夫人出场,但该剧主要是表现赵云的英勇,糜夫人为不拖累赵云和阿斗投井自尽,而这个人物行动只是为了给赵云单骑救主铺垫,并没有对糜夫人这个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刻画。

孙尚香嫁给刘备之后势必要面临一个选择:在刘备想要从东吴“逃回”荆州的时候,她就要决定是否要跟刘备一起走。

是否要在逃跑之前和逃跑的路上给予刘备帮助。中国古代对女子有“三从四德”的要求,其中就有一条是为“嫁从夫”。

所以孙尚香在刘备想要离开东吴的时候是坚定地选择跟他一起走的,但孙尚香的这一选择势必要牺牲很多个人感情。

第二,“贬曹抑孙”思想与三国女性形象

长久以来,三国戏中主要被贬低的两方是曹操和孙权,但在具体剧作中,剧作家们没有通过将这两方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成反面人物来贬低曹、孙势力,反而是抬高了其中个别的女性形象,以此来反向衬托个别男性角色的低劣。

曹丕篡汉称帝的时候就有情节写到其妹曹节,也就是汉献帝刘协的第二任皇后对他逼迫刘协禅位行为的痛斥。

还有曹丕在迫害曹植的时候,其母卞太后对他的痛斥,这些情境中女性形象往往是作为正面形象而存在的。而曹节和卞太后这两个形象本身代表的是政治符号。

0三国女性人物独立性

第一,一心向往和平的乱世女性

小乔成了曹操征讨江东的目标,一代奸雄曹操在剧中沦为了一个好色之徒,同时剧中周瑜则显得有些无能。

曹操使用反间计,在江东士兵无心对敌要他献出小乔的时候他没能及时作出决断,反而是小乔果断过江化解危局。

其次,让曹操和周瑜这两个重要的男性角色做了女性角色的陪衬,让小乔站在了政治漩涡的中心,也让她成了力挽狂澜的人物。

人物政治性的增强从而表现出了人物在行动上具有独立意志,但是为了剧作家却是通过削弱了曹操和周瑜,甚至直接隐藏了赤壁之战中关于刘备集团的情节来强化小乔,这样的“强化”并不能使观众信服。

第二,追求独立情感

孙尚香与陆逊本是青梅竹马,在孙尚香嫁给刘备之后她没有与刘备圆房,一心想要将刘备赶回荆州,自己好与陆逊结为连理。

而陆逊是孙权重臣,他们需要用孙尚香来让刘备沉浸在温柔乡中,才好谋夺荆州,这里也强调了孙尚香作为“棋子”的政治作用。

在陆逊劝说孙尚香与刘备圆房,并忍痛与她一刀两断之后,刘备“趁虚而入”突破了孙尚香的情感防线,并且进一步通过孙尚香帮助自己逃离江东。

可以看到在剧作的前期,孙尚香是在双方势力博弈的过程中利用的棋子,但是在刘备对她“欲情故纵”的过程中,孙尚香对刘备产生了感情。

并且两人到荆州后孙尚香还生下一女,在之后的剧情中刘孙二人是有着真实而深厚的感情的,孙尚香的行动也是围绕刘备所展开的。

但与传统剧目不同的是,孙尚香是出于个人的独立意志而真正地爱上了刘备,而不是作为“拥刘贬孙”的创作思想的一个工具。

结语:

三国戏女性形象的流变和演化与女性形象在文本中强大的政治性紧密相连,这种政治性是多重的,既有历史人物本身的政治性,又有创作者们赋予戏曲形象的政治性。

而对于创作者而言他们赋予的戏曲形象的政治性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剧作家自身想要表达某种观念观点,借古人之口抒发今人之情;

二是出于演出的效果和观众的喜爱对历史素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再创作。相较于其他历史题材的戏曲作品。

三国戏的女性形象几乎人人都具有政治身份和政治属性,她们的行动受政治性的制约更为强烈,这样更凸显了她们身上群体的共性。

参考文献:

1,《三国志》

2,《资治通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