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www.zgbdf.net/m/近几天本想写一篇有关东汉少帝刘辩与南唐后主李煜的文章,在搜集刘辩资料的过程中,愣是被刘辩少帝的身世、短暂的经历所吸引。有关少帝的记录,《三国演义》、《三国志》、《汉书》等,都是寥寥数语。就因为年幼、在位时间过短,刘辩一直没有被视作汉朝正统的皇帝,中国古代的史书中总是称其为皇子辩、少帝和弘农王,更别说单独为他撰写专属于帝王的传记了(即本纪)。无独有偶,翻开汉朝四百多年的历史,像刘辩这样的少帝竟有四位,西汉时期汉惠帝死后吕太后前后立了两位,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东汉有两位,前少帝刘懿;后少帝刘辩。(四位少帝各自经历在此不予赘述)。纵观汉代历史,可视为“帝”的有30多个,这四位少帝或未跨年度或未及改元,没能列入汉朝二十四帝之中,确切地说,在汉朝所有皇帝序列中,没有专为他们写的本纪,且不说四位少帝是正统继位、还是作为傀儡被推上皇帝的宝座,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在幼年、少年便结束了生命。纵观四位少帝的短暂一生,他们的经历与遭遇竟是如此的惊人相似,虽然有“皇帝”之名加身,却无时无刻不是作为弱者被各种势力挟持、利用,直至没有任何价值时被残害致死。历史的车轮永远在滚动向前,类似的一幕依旧可以重演,没有人可以阻止。记得有位学者说,历史不可以细读,细读时总能读出血和泪,在此,我说,历史若被纵观,愈彰显其可怕。鲁迅在其作品《汉宫之楚声》第六篇中收录了高祖刘邦的《大风歌》、还有少帝刘辩临终时与爱妃唐氏诀别的“怨望诗”。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鲁迅加注的批语是:亦楚声也。少帝刘辩与唐妃诀别,悲歌云:“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藩。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唐姬歌曰:“皇天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兮命夭摧。死生路异兮从此乖,奈我茕独兮中心哀!”鲁迅加注的批语是:虽临危抒愤,词意浅露,而其体式,亦皆楚歌也。从《大风歌》中,我们可以读出大汉天子刘邦那种威震四方的雄伟气势,还有夹杂在里面的那么一种衣锦还乡的自鸣得意。反观少帝刘辩的诀别,我们又能读出些什么?无助、哀怨、凄婉、、、、、、、试问,当年的高祖刘邦颇有几分得意击筑而歌时,是否会想到四百多年后,他的继承者会发出如此撕心裂肺的的哀鸣呢?!有句歇后语: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以我的观点,这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一,看《三国》的大部分人,会流泪;二,看《三国》的人,会产生替古人担忧的情绪;三,那些看《三国》流泪的大部分人,会被少部分人讥讽或者说的好听点,会被劝说“不要为古人担忧!”研读历史,没有情绪波动相伴,说明你的木讷!研读历史,没有总结,你将不会成为一名智者!当历史被你“纵观”,你心生了敬畏甚或畏惧,说明你头顶有了一柄宝剑、一盏指路的明灯。因为畏惧,你会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有明灯的指引,你人生的路会走的更顺更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