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可谓是人尽皆知。话说刘备联合孙权一同对抗曹操,当时东吴大将周瑜眼见曹操大军将至,而箭矢短缺,故为难诸葛亮十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日即可,他妙生一计,利用草人假扮士兵,趁着江面迷雾重重将草人堆放在船上。生性多疑的曹操以为是对方的士兵,遂下令放箭射杀,不料,却上了诸葛亮的箭。就这样,十万支箭轻而易举就到手了。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生于元末的罗贯中为了丰富诸葛亮的人物色彩,虚构了这段故事。”草船借箭”最早的原型虽然确实发生在三国时期,主人公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史书《魏略》中写道: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其中的“权”指的是孙权,由于孙权故意乘船挑衅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命令弓弩手放箭,顷刻间,孙权的船就插满了箭矢。不过,史书的这段描写并没有写道孙权利用草人施计,也没有表明孙权大军箭矢紧缺。关于“草船借箭”的计谋,真正还原度最高的还要属唐朝时期的张巡蒿草借箭的故事。公元年,唐玄宗时期,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次年,叛军的一个将领令狐潮带领4万兵马围攻雍丘城(今河南杞县)。当时守城的将领叫张巡,也是一位历史大人物,日后有机会再说说他的事迹。张巡这边在雍丘城兵马都不到,双方实力悬殊,雍丘城经过令狐潮多日的包围接近弹尽粮绝,其中守城的重要武器——箭,少之又少。没有了箭,雍丘城被叛军拿下是迟早的事,张巡不得已开启头脑风暴,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计。夜晚,城墙边的蒿草随风晃动,张巡见状一下子智慧的头脑又开窍了,或者说生死存亡之际逼着自己变通。张巡连夜让士兵和城里的百姓们把蒿草收集起来,连夜加工做成草人的模样,还给草人穿上了衣服,有模有样。张巡趁着夜色把一千多个草人捆着绳子放下城楼,还大声下令故意打草惊蛇,叛军令狐潮可能是个黑眼瞎,以为那一堆黑压压的都是准备突围的士兵。于是,惊慌失措之下命令叛军弓箭手不断放箭。等到张巡这边把草人捞上来的时候,草人身上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箭矢,估计乐开花了。这次草人借箭缓解了张巡人马武器紧缺的情况,为不久后打败令狐潮,成功守住雍丘城埋下了伏笔。虽说,张巡的“蒿草借箭”并没有发生在水面,没有船只的出现。可是,依照“草船借箭”的原理,张巡的“蒿草借箭”可以说是“草船借箭”还原度最高的策略。因为此次事件,才给了更晚时期的罗贯中灵感,把《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的故事描绘得有声有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503.html